• 首页
  • 一分钟快3玩法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一分钟快3玩法 > 新闻动态 > 清代宗族中最为尴尬的两个封号:亲王继承人、郡王长子

    清代宗族中最为尴尬的两个封号:亲王继承人、郡王长子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01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    有读者私信问,清代宗室爵位里的“世子”和“长子”是不是亲王、郡王的正式继承者?如果不是的话,世子和长子去世后,他们的后代应该承袭什么爵位?这两个问题提得好,肯定还有不少人对此感兴趣。

    世子、长子在宗室爵位中的定位很尴尬

    在努尔哈赤的时代,后金政权的制度还不够完善,宗室封爵带有明显的女真风格。那时,太祖的亲属地位较高的被称为“贝勒”,而贝勒又分为和硕贝勒(旗主贝勒)和普通贝勒。其实,和硕贝勒与国君是同等地位的,后来演变成和硕亲王。

    皇太极一改元号,称帝后,正式推出了宗室爵位制度,划分为九个等级,分别是和硕亲王、多罗郡王、多罗贝勒、固山贝子、镇国公、辅国公、镇国将军、辅国将军、奉国将军。

    顺治六年,随着宗室的繁衍和制度的逐渐完善,在之前的爵位基础上,新增了最低等级的奉恩将军。同时,镇国公和辅国公也被划分为“入八分”和“不入八分”,这样一来,爵位等级就从原来的九级增至十二级。

    可以观察到,从努尔哈赤时代到顺治刚初年,清代的宗室爵位里并没有世子和长子这两个等级。到了顺治八年,顺治帝接手政权后,开始大力度清算多尔衮及其支持者,同时也积极拉拢宗室的王公们。

    他特别为那些无辜受到伤害或惩罚的王公们打抱不平,郑亲王济尔哈朗作为唯一在世的开国亲王,成为左右众多王公大臣的关键人物,顺治帝对他十分器重,特地下旨宣布郑王年纪大了,“一切朝贺、谢恩,统统免去行礼”,而在同一天里,还将郑王的长子富尔敦封为世子,次子济度封为多罗简郡王,三子勒度则封为多罗敏郡王。

    也就是说,从顺治十年开始,世子这一称谓才正式出现。同一年,长子也被册封为宗室王公之子。

    要说明的事,顺治帝是为了拉拢宗室王公才给亲王、郡王的儿子封授世子和长子。当时,这个称号并不算在宗室爵位里,也不是所有亲王和郡王都有这个待遇。还有,规定是封授世子和长子的,一定得是嫡长子,侧福晋的孩子是没资格的。

    到了乾隆十三年,宗室爵位又进行了一次调整,这次正式将世子和长子纳入爵位序列,结果就出现了十四个等宗室爵级。

    尴尬的是,尽管世子和长子已被纳入宗室爵位,他们却并不普遍。只有受到皇帝宠爱的亲王、郡王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。因此在《大清会典》中提到:“嫡子之受封者,其等二,曰世子,曰长子,均奉特旨,始行封授。”这段话里的“均奉特旨”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。

    其实啊,世子和长子只是某些人暂时的爵位。在爵位升降的体系中,世子不一定能升为亲王,也没说会降为郡王;长子同样不一定升为郡王,也不会降到贝勒的级别。因此,世子和长子严格来说,并不算真正的宗室爵位。

    世子、长子爵位的承袭办法

    在清初,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,甚至镇国公和辅国公,所有的宗室王公都是世袭制的,没什么替代。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宗室人口相对较少。

    进了康熙朝,宗室的数量不断增加。为了避免明朝宗室分封带来的教训,康熙二十五年开始对恩封王公实行降级承袭制。这里的恩封主要是指因为天生贵族身份而被授予的爵位,主要是顺治帝、康熙帝的后代。开国的王爷和功勋宗室王公依旧按照老规矩,允许世袭,不用更替。

    亲王和郡王的法定继承人只能有一个儿子,其他小子得通过“考封”才能获得相应的爵位。而且,各位王公的儿子由于出身的差异,所拥有的爵位也会有所区别。

    《大清会典》里明确规定,亲王除了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正儿八经的儿子,不能封入八分辅国公;亲王的侧福晋所生的孩子封为二等镇国将军;至于其他房里和妾室所生的儿子,则封为三等辅国将军。

    郡王的封号降一等,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嫡子封为一等镇国将军;侧福晋所生的儿子封三等镇国将军;其他房和妾室生的儿子则封三等奉国将军;至于贝勒和贝子,都是按照这个标准,每降一等就降一等。

    如果亲王或郡王是恩封的,法定继承人就得降一等来承袭。有的情况下也可以特旨承袭原来的爵位,不过一般这种情况只有一次。比如说,亲王降为郡王,郡王降为贝勒,贝勒再降为贝子,都是按这种方式来的。

    世子和长子的情况可不是按照那个原则来处理的。其实,从理论上讲,世子地位比郡王高一层,他们的孩子一般来说应该继承郡王的爵位,至少也得是贝勒爵。

    实际情况是,世子和长子并不算正式的宗室爵位,完全是皇帝的特别恩赐,享受这种待遇的只有他们本人。此外,《大清会典》里也对此有详细的记载:

    “世子的正儿八经的儿子封为亲王的嫡子,世子的其他儿子封为一等镇国将军,侧福晋的儿子封为三等镇国将军,别室的儿子封为三等奉国将军;长子的嫡子封为郡王的嫡子,长子的其他儿子封为二等镇国将军,侧室的儿子封为一等辅国将军,别室的儿子封为奉恩将军。”

    可以看得出来,世子和长子并没有法定的继承人,不论是嫡子还是庶子,他们都无法继承高级爵位,跟亲王、郡王的其他儿子一样,享受的待遇也是按出身来定的。

    清代给世子和长子封号的事儿其实不算多,主要是在顺治和康熙年间。不过,雍正、乾隆时期也有少数亲王和郡王的嫡长子被封的情况。



    Powered by 一分钟快3玩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